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手機查看
150多位中外學者達成“尼山共識”
□記者 趙琳 孟一 報道
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今天在孔子誕生地尼山閉幕。經過兩天近20場次的文明對話,150余位專家學者達成“尼山共識”,倡導“天下一家,休戚與共”“尊重差別,求同存異”“溫故知新,照鑒未來”等文明理念。
閉幕式上發布了《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與會學者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其中提到,2020年,一場空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正在增加。作為人類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承者齊聚尼山,旨在借鑒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消除不同國家和人民之間的誤解與隔閡,展望一種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未來藍圖。
《共識》提出,天下一家,休戚與共。中國傳統人道主義精神講求“天下一家”“民胞物與”。盡管存在著差異分歧,但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個地球上,擁有同一個家園,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唯有團結協作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挑戰。我們應當努力維持對全球化、對人類的團結的信任,凝聚共識,守望相助,同舟共濟,而不能以鄰為壑,損人利己。世界各國人民應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攜手并進,努力把生活在地球上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明的人們團結在一起,建成一個和睦美好的大家庭。
《共識》倡導尊重差別,求同存異。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各種各樣的社會制度。這些適合自身特點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都是有利于人類發展的,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我們應當尊重不同國家的不同社會制度,包容不同社會治理模式,而不能將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治理模式強加于人。各種社會制度之間應當相互包容,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向著更公正、更高效、更完善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人類的長遠利益和總體利益。
《共識》倡導溫故知新,照鑒未來。在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各大古老文明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古代圣賢提出的思想理念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不同文化傳統間的交融啟發、相互促進,共同造就了絢爛的人類文明。每當人類社會面對危機或新的飛躍時,人們總是能在“軸心時代”的先哲那里獲得教誨和啟迪。古老文明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我們應該從中汲取營養,為人們尋求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難題和挑戰,共同鑄造人類文明的輝煌前景。
共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總結
□ 本報記者 趙琳 孟一
兩天來,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圍繞“文明照鑒未來”這一主題對話交流。9月28日下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學典代表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委員會,總結發布論壇學術研討情況。
與會學者認為,人類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本屆論壇通過研討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展現偉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共同探索當今時代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徑,促進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治理方式的交流互鑒,建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共同應對這一前所未有之大變局。
從古老文明中尋找應對方法
有學者認為,今年全世界最大的危機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人類文明的危機”。東西方古老文明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凝聚著人類共同的智慧,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理論基礎。應該借鑒這些古老文明,來審視當下諸多問題和各種文化形態,從中找出應對方法。
對此問題的研討,有國外學者提到,從文明的發展看,東方儒家思想倡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的重要思想源泉,也是世界文明共享的起點,只有共享未來,才能雙贏,才可以更接近理想人類社會的未來。
有國外學者結合當前疫情講到,在疫情暴發這一背景下,能明顯地感受到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中國講究和合之美,如何化解國家之間的沖突,找到和諧共存之道,是一個重大問題。應該保持文化的獨特性,接受全球多元化、文化多元化。
儒家文化對國家治理提供了多方面滋養
中國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千百年來的社會治理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治理體系,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對于當下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在探討這一問題時,有學者從儒家禮樂文化角度論述!爸囟Y”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色,中華禮樂文化的歷史功能,主要體現在政治、教化和人格養成的三個層面,它不僅是傳統中國社會經邦治國、維持秩序和諧的重要保障,而且深入社會道德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即使在今天,對于人文素養提升、民生意識培養及民族精神建構等方面,也深具現代價值。
還有學者講到,儒家文化對國家治理提供了多方面滋養:儒家的“中和之道”為國家治理提供了政治哲學智慧;儒家的民本與德治思想是形成中國特色現代政治治理的本源性思想來源;儒家思想影響下的制度文化為新時代國家治理制度提供有益啟示;儒家的政德和民德教化文化為國家的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借鑒。
有學者談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以民為本、為政以德、和而不同、尚賢使能、居安思危、天下大同等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基因和精神命脈,為“中國之治”提供了智慧啟迪。中國現在取得的一些偉大成就和我們“易道變化、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是分不開的。
“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體現中國傳統“天下”觀
當前,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共識!叭祟惷\共同體”這個具有空前歷史視野的概念,是對中國傳統“天下”觀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將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運用到國際關系中的創造和創新。
在此問題的研討中,有學者認為,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可以更好促進文明共同體的發展。當今理解和解決世界復雜性問題的重要認識基礎,就是要重新考量和解釋文明多樣性的意義和價值,而中國智慧、儒家文化可以為文化共同體的呈現提供其特殊的價值。
有外國學者提到,當今時代,競爭與合作并存,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不同的特點,在于“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具有更大的包容性、開放性,可以達到一種合作融合的狀態。這種內外合一的方式,有利于世界各種文明的交流溝通。這也進一步表明,中華文明有足夠的底蘊和雄厚的文化軟實力,可以和其他文明進行多元多向平等對等的對話交流。并且中華文明具有一種使命感,為人類未來思考、為世界文明的和平繁榮共贏作貢獻。
責任編輯:劉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