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最大書城萬元征名
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山東書城項目面向全國萬元征名
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山東書城項目面向全國萬元征名
創造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助推山東民營經濟發展。
鄧小平同志為我們擘畫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藍圖正在變成美好現實
征集一批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優秀漫畫和動漫藝術作品。
“作揖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禮節,兩手抱拳高拱,慢慢彎下身子,向人敬禮,表示尊敬……”21日是鄉村儒學講堂開課的日子,位于尼山腳下的圣源書院,近百位“學生”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顏炳罡的引導下向孔子行作揖禮。
中新社泗水6月22日電 (楊曉衛)“作揖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禮節,兩手抱拳高拱,慢慢彎下身子,向人敬禮,表示尊敬……”21日是鄉村儒學講堂開課的日子,位于尼山腳下的圣源書院,近百位“學生”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顏炳罡的引導下向孔子行作揖禮。
泗水縣圣水峪鎮北東野村村民唐建娥學著老師的樣子,肅穆站立,把雙手舉至齊眉再深深下拜,連續重復四次,之后老師宣布“禮成”。自鄉村儒學講堂2012年底開設,唐建娥只要有時間就會到儒學講堂聽課,上周因為麥收沒聽成,她有些遺憾。
“我們都喜歡聽,來這里能學‘文化’,老師講的孝順老人、家庭和睦都是我們用得到的!蹦赀^半百的唐建娥一直對自己只上過小學“耿耿于懷”,因此她把每兩周一次的鄉村儒學講堂放在了心上,“有老師講課,還有唱歌、表演節目,比看電視好,大家領著孩子、攙著老人來聽課!
在椿樹溝村的鄉村儒學講堂,遠遠地就聽到“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的讀書聲。記者在課堂看到,教室座無虛席,從六旬老人到五歲兒童,所有人都手捧《弟子規》,認真誦讀。
第一次開設鄉村儒學講堂時,泗水縣圣水峪鎮北東野村支部書記龐德海擔心村民們“不感興趣、沒人聽”,但牟鐘鑒、劉示范、顏炳罡等文化學者的話鼓勵了這位村支書!敖淌趥冋f咱們這個地方是孔老夫子的家鄉,腳下的路孔老夫子小時候也踩過。咱們這里的人要懂禮貌、要孝順、要和睦!饼嫷潞;貞浀,起初為吸引村民聽課,書院會給村民發小禮品,后來沒有禮品每次也有近百人自覺來學習。
據粗略統計,一年多來,鄉村儒學講堂僅在圣水峪鎮就舉辦了76場,聽眾達2.3萬余人次。
“‘山東鄉村儒學現象’的出現是山東得天獨厚的傳統文化源地的顯現!敝醒朊褡宕髮W教授、尼山圣源書院榮譽院長牟鐘鑒認為,如果長期用儒家道德教化人肯定會有好的效果,但“沒想到見效這么快”。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要將儒學發揚光大,精英儒學和鄉村儒學缺一不可。
在北京大學儒學院副院長干春松看來,儒學的生命力不僅存在于精神生活中,也存在于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鄉村儒學是儒學發展的新契機。但他同時提出,“儒學的生命力在鄉村,但其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城市”。山東要成為儒學發展新領域的領跑者,必須作出更多思考和探索實踐。
作為鄉村儒學講堂的發起人之一,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尼山圣源書院執行院長顏炳罡有更長遠的打算,“未來我們還會講《論語》、《孟子》,也會講家風家訓,我們要讓尼山圣源書院成為最受人尊敬的書院,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新從這里流淌出去”。(完)
。ㄔ瓨祟}:鄉村儒學講堂見聞:黃發垂髫同行作揖禮 共頌《弟子規》)
初審編輯:劉寶才
責任編輯:王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