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歡 史林靜 王建華
編者按:2015 年中國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自1 月中旬起每周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吸引了眾多中外媒體的目光。
分析人士指出,國新辦創新設置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聚焦國務院研究決定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經濟社會政策,層級更高、視野更廣、內外兼顧,既是政府信息公開透明的重要一步,也是對外闡述“中國方案”的有效之舉。
自1 月16 日至今,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已舉行了4 次,主題包括2014 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改革、社會救助等民生保障、“新農合”進展和中國裝備“走出去”等。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從這些主題觀察,可以看出吹風會聚焦的都是全國層面的政策舉措。與國新辦舉行的一般新聞發布會相比,吹風會直接回應中外關注的熱點話題,及時發出中國聲音,信息在對外傳播上更具針對性。政府信息的公開力度越大,全社會的參與和監督程度也就越高。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的公開透明有助于官員依法施政,也是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例行化更加方便了國外媒體快速、精準地了解中國政策,并將其及時反饋給世界。觀察家指出,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同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國際社會更加關注中國,國際信息中的“中國份額”更加突出。政府信息公開,不僅要滿足國內民眾的需要,也要照顧國外關注的需求。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慶安:“政策吹風會不同于新聞發布會,它帶有一定的解釋性,以一種更深入、相對輕松和互動的方式,把中國政策講清楚,長期下來,能夠讓外界更加了解中國國情,了解中國發展所面臨的復雜性和階段性!
2008 年5 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新中國第一部針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專門法規,其“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方略確保讓政府全力在“陽光下運行”。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后,中國政治透明化趨勢更加明顯。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國內考察和外事活動經常能在新華社或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的微博上及時看到消息和圖片。這既是技術手段的與時俱進,也反映出制度性安排的進步。
吹風會這一“透明政府”的新動作,表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更加注重決策、媒體和公眾三者之間的互動。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2015 年2 月7 日)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孫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