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道正
“爆炸事故造成如此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感到十分悲痛、十分自責,作為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碧旖蚋邸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第十場發布會19日下午舉行,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首次出席發布會,他在開場白中這樣說。隨后,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黃興國再次表達自責。
截至19日下午2點,此次事故造成114人遇難,失聯64人,17000多戶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損壞,170多家生產企業,3萬多人受到影響,倉儲公司3000多輛汽車基本燒毀。
人們不禁發問:為何會發生這樣重大的事故?如此慘劇究竟誰之過?天津有關方面是否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誰來承擔責任?
事故發生后,天津連續召開了9場新聞發布會,并設立了新聞中心,卻難以消弭輿論對天津官方的追問。本應用來回應關切的新聞發布,何以成為引爆輿情的“導火索”?
黃興國坦承,“當然我們做的也不怎么好,我們在慢慢改進!
曾幾何時,天津一直是領風氣之先的城市,近代工業、商業、金融業等發展迅速。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中國之先河。即便是傳媒業,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天津就發行報紙30余種,總發行量超過29萬份,本地發行18.7萬份,為近代新聞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如今,天津面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自貿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多重戰略發展機遇,更需要良好的輿論環境支持。天津曾經的榮光,不能在這次爆炸事故中灰飛煙滅。
記者注意到,此次由天津一把手出席的新聞發布會,記者提問十分尖銳,官員亦未回避。面對“楊棟梁被查是否與天津爆炸事故有關”、“天津市委、市政府會否有相關官員引咎辭職”這樣的敏感追問,黃興國都一一回應。發布會后期,當主持人輕聲提示時間時,黃興國雙手一攤示意:“讓他們繼續問!
19日下午的這場新聞發布會,雖然姍姍來遲,但黃興國等官員以真誠的態度,來進行一場挽救天津聲譽、維護城市形象的危機公關。從新聞發布會的效果來看,應該是有成效的。對大爆炸引發的輿情“大火”來說,也可算是一場“及時雨”。
參會的中外記者多認為天津的第十次新聞發布會“料足”、“誠意夠”。當然,黃興國兩次“自責”能否消除幾天來形成的負面評價之聲,尚需拭目以待,這也需天津官方拿出實際行動來,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痕,消除負面影響。
——摘自:中國新聞網(2015年8月20日)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