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山東文博會
本屆展會歷時4天,文化產品現場交易額近35億元。
本屆展會歷時4天,文化產品現場交易額近35億元。
聚焦山東鄉村儒學現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推動“三個轉變”,建設質量強省。
征集一批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優秀漫畫和動漫藝術作品。
一個國家的精神品格,在相當程度上是由知識分子決定的。知識階層秉承怎樣的理念,采取怎樣的行動,不僅關乎個人的職業倫理,更會對全社會的價值判斷與文化生態產生重要影響。
□ 本報評論員
矗立在泗水鄉間的尼山圣源書院,會集了德高望重的學界前輩、年富力強的大學教授和初出茅廬的青年才俊,是一座由來自四面八方的學者自發建立起來的文化大講堂。他們不計報酬,扎根農村,用開壇講學的方式把儒學教育帶回孔子的誕生地,使當地的社會風氣為之一變!班l村儒學”的成功實踐,讓我們感受到了尼山鄉間去而復歸的道德與溫情,看到了當代知識分子的應有責任與擔當。
一個國家的精神品格,在相當程度上是由知識分子決定的。知識階層秉承怎樣的理念,采取怎樣的行動,不僅關乎個人的職業倫理,更會對全社會的價值判斷與文化生態產生重要影響。在思想觀念日趨多元多樣的今天,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意識也變得千差萬別。有的人以社會批判者自居,對各種社會問題一味抨擊,卻提不出任何建設性意見;有的人把學術操守拋到一邊,用專家頭銜尋租,熱衷于為各類利益集團代言;有的人根系朝天,傳遞的思想觀點與社會實際、人民需求相去甚遠。如此種種,或許能帶來些許懵懂掌聲,或許能帶來些個人名氣和利益,但卻與知識分子應有的社會擔當背道而馳。
好的社會向來是靠積極的建設維護其存在的。知識分子的專業領域不一,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不同,但做一個正能量的傳播者,做一個良善社會的建設者,應當成為全體知識人所思所想與所作所為的最終落腳點。鄉村儒學的踐行者們,面對社會轉型對農村社會公序良俗的沖擊,沒有一味哀嘆鄉村文化傳統的凋敝,沒有“躲進小樓成一統”,而是用一節節的儒學教育課重續優秀文化傳承,用傳統文化的精華為村民傳道解惑。媳婦變得孝順了,鄰里之間和睦了,偷雞摸狗的少了……這些顯而易見的變化,得益于優秀傳統文化對鄉村文明的重塑,昭示著傳統美德的滋長,是對這些扎根鄉村的學者們最好的回報。
我國的人文知識分子,歷來有一種治平天下的理想情懷,有一種“弘道”的道德信念,而這種道德理想能否實現,既與所在的時代條件和社會氛圍相關,也取決于知識分子個體的選擇。一代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與全社會普遍認同的理想信念緊密結合在一起,與人民群眾的生產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就能迸發出改變社會、推動歷史進步的巨大能量。不從現實出發,不去感知時代的脈動,不熟悉社會實踐的發展變化,理想情懷無論多么美好,也會因為缺乏現實基礎而成為空中樓閣。鄉村儒學的實踐,正是由于立足于鄉村的基本現實,從村民的日常生活出發,從孝老愛親這類人們最為熟知的價值觀念切入,才接地氣,化風俗,入人心,成為學者服務社會,改造社會的成功范例。
知識分子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出自哪里?內心深處的文化認同是最為重要的來源。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一切堅守、一切力量的精神源頭。有沒有文化自信,從根本上決定了如何看待我們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從根本上決定了如何履行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對當代知識分子而言,這種文化自信,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內在價值的自信,更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帶著這樣的自信前行,腳下的路會看得更清楚,未來的目標會更明確,把所學運用到社會實踐的動力會更持久,為夢想奮斗的意愿會更強烈。當前,“鄉村儒學”現象的影響正在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文知識分子胸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和敬意,在鄉村建起了更多的儒學講堂,向全社會傳遞著向上向善的力量。放眼整個知識界,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依托,用智慧和學識促進社會進步,提升世道人心,激發全民力量,當代知識分子施展才華的舞臺無比寬廣,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余梁